令联军头疼的是,联军每到一处,都是举目荒凉,城邑也好,村舍也好,空荡无人!
好不容易出现了几个穿着秦军军服的,但往往都是遇到联军便迅速撤退,根本不与联军纠缠。
联军由于军队庞大,指挥协调性存在一定的短板,故往往也是追赶不上。
但荀偃、范匄洋洋得意,看来,这一次非得攻下秦国都城雍城不可了。到时,擒住秦伯,交由国君处置,这样的功劳大了去了。
于是,荀偃、范匄下令联军继续全线追击秦军。仅仅用了几天,联军便深入秦境,直抵泾水。
泾水是渭水的一条支流。渭水混浊而泾水清澈,两条河交汇处便形成了一道一边清一边浊的景象,为我们创造了“泾渭分明”这个成语。
荀偃命令联军依泾水而扎营,暂作休整。
荀偃洋洋得意,捋着胡须对范匄道:“没想到,这次伐秦如此顺利。此地离秦都雍城仅二百余里,大军休整数日,待粮草辎重到来,届时一鼓作气,先包围雍城。你看如何?”
范匄也很激动,但如此天大功劳,最终主要是算在荀偃头上,这实在太可惜了。自己作为副手,如果不提出点象样的意见,那自己的功劳,只能在功劳簿上从荀偃那里分点来而已。
范匄道:“元帅,依我看,得当心喽。秦军并非弱旅,此次伐秦,尽管联军势大,但一路进发,根本没遇到过象样的抵抗。
如果您是秦伯,您会如此不堪一击么?还是要小心行军,稳扎稳打,不要中了秦军诱敌深入之计。”
范匄嘴上这样说,其实他的本意当然是要渡过河去,寻秦军主力决一死战。一战而定晋国西线今后长期的安定,甚至为晋国灭了秦国。
但他却故意给荀偃下个套,让荀偃打退堂鼓。如果因此而被国君责罚,那是荀偃的责任。
再看看其他将佐的意思,如果其他将佐都要求进兵,那他作为此时联军副帅,就立即站起来定调子。
这样一来,攻下秦都雍城也好,灭了秦国也好,那主要功劳便是自己的!
荀偃哪会想到范匄会有这样的小九九?此时听范匄一说,顿时大吃一惊!
带兵打仗荀偃他实在不行,范匄一番话,如同在他头上泼了一盆凉水,不由倒吸一口凉气。
是啊,哪曾听说过秦军这般弱爆了的表现?那可是传统的西陲霸主啊。自建国以来,秦军长期与西戎诸国作战,不知吞并整合了多少西戎部落,至今形成一大强国。
戎狄好战狠勇,一直以来便是晋国的三大强敌之一。晋国也是采用了魏绛的和戎之策才勉强平息了北境戎狄之患。
但现在,秦国明明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,至少可以与联军打个几仗的,现在却是根本不接战,这不是诱敌深入又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