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戚夫人不知收敛,刘邦这才封刘如意为赵王,让其前往赵地就封,使其远离权力斗争中心,即便如此刘邦仍不放心,又让周昌担任赵相保全皇子,并在临终前给太子刘盈写了一封《手敕太子》,希望刘盈能够设法保护戚夫人母子。
如果戚夫人能够听从刘邦的安排,不那么咄咄逼人,即使无法完全化解自己与吕后之间的矛盾,但也绝对不至于招致吕后那么大的恨意。
反观吕雉,对于戚夫人的挑衅顶撞,则一直保持着隐忍,唯恐因为与戚夫人的冲突会触怒刘邦,进而动摇自己的皇后之位和刘盈的太子之位。
因此,在刘邦在世时,对于吕后来说,只要戚夫人没有威胁到自己和刘盈的地位,那么其他方面她都可以忍让,但随着刘邦的去世,戚夫人失去倚仗,吕后多年来积累的怒火和屈辱就此全面爆发。
不过,吕后虽然对戚夫人展开了报复,但最初却也仅限于戚夫人一人,并未牵扯到已经就封的赵王刘如意。
然而,夜深人静之时,经过一天劳作的戚夫人疲惫的躺在床上,回想着曾经的优渥舒适生活,又想到如今这悲苦的境遇,在身心饱受摧残之余,戚夫人不禁凄凉的唱道,“子为王,母为虏。终日舂薄暮。常与死为伍。相离三千里,当谁使告女?”
被吕后派去监视戚夫人的宫女,听到戚夫人所唱词句后,立即将唱词抄写下来,然后禀报了吕后。
戚夫人原本只是在夜深人静之际,以歌声抒发自己的凄苦和对儿子的思念,希望有一天能够脱离苦海。但吕后看着手中的唱词,却认为戚夫人这是希望有人将自己的遭遇告知儿子,希望赵王能够将自己救出去。
吕后当然知道“斩草除根”的道理,更何况这个“根”还是位诸侯王,她可不想因此再酿成诸侯王叛乱事件。为了消除隐患,吕后立即派人召赵王刘如意入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