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吃饱了撑的倒也不是完全的贬义。别的不说,这一万多羌人内迁之后, 西部边境的不稳定因素减少了许多。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建设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西河郡,有点得不偿失。羌人骚扰也只是偶尔为之,还不如保持原状。吃饱了撑的说这个。
王莽的改革大计,当然远不是搞搞学术,修修黄河,扩张一块领土这么几件。更多更大更强的改革举措后文会慢慢讲到。
但还应当提醒各位的是,不能指望王莽改革出民主政治,三权分立这种东西来,站在今人的高度评价古人,是一件很不讲道理的事情。
有些人天生就喜欢折腾,在不同的场合又叫责任心强、控制欲强、事儿、不整点动静出来会死...等等,王莽就是这么个人,基因决定的,没有办法。《汉书》里明文点评王莽的性格,躁扰。就是性格比较急,自控能力不好,收不住。此类人在我们周围所在多有,好在大部分影响范围有限,杀伤力不大,顶多就是制造一些不爽出来。但如果有带有此类基因的这样一个人,天资很好,人也肯努力,又赶上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、狗屎运...最后成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,至少我不认为,这对一个国家,对这个国家的人们会产生积极影响。当然了,我说的是王莽。向前推两百多年,还有两个类似的人,秦皇汉武。秦皇汉武更多是建立一个新世界,王莽要做的是改造一个旧世界,不过本质差不太多。
秦始皇嬴政出身帝王之家,但又血统不明,有私生子嫌疑,在赵国做了多年人质,随时会死,内心难免惶恐敏感,所以后来秦始皇做事,多少总带一点戾气;汉武帝刘彻生于帝王家,长于帝王家,长大后自己做帝王,他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,汉武帝做事情,总带有霸气,大手笔。王莽出身一般,成长环境一般,还是个纯正的读书人,非要说他身上带什么气的话,只有一点书呆子气---不过有书呆子气不代表王莽是书呆子,这是两回事,一个书呆子能三两下把淳于长干掉吗---所以用来形容秦皇汉武的词雄才大略,就很难安到王莽头上,太不搭调了。如果一定要找个什么词,王莽只能算一个适逢其会的读书人。
也是刘家人自己不争气,昭宣二帝留下那么好的基础,元、成、哀三帝哪怕有一个靠谱的,也不会轮到王莽一个外姓人登堂入室,指手画脚。
秦始皇折腾死一个国家,汉武帝折腾半死一个国家,王莽才刚刚开始折腾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但有一点肯定的是,国家要经历阵痛,老百姓又要受苦了。兴百姓苦,亡百姓苦,兴亡之际,百姓最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