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西汉爆浆史 > 第174章 内部分歧 战与不战

第174章 内部分歧 战与不战(2 / 2)

这段时间,后续部队陆续集结完毕,陈兵河西走廊待命,合计有六万人,其中包括河西诸郡,武威、张掖、酒泉用来防御匈奴的军队。理论上讲,这些兵应该都归赵充国统一指挥。

指挥官们确实跑到西部都尉府向赵充国报道,并询问下一步作战计划。赵充国说不要急,打羌人急不得,慢慢来。

酒泉太守辛武贤意见很大,好容易把大军开过来,不打是什么意思。

于是辛武贤上书长安,说,我要打仗。

辛武贤在上书里说,打羌人的兵很多来自防御匈奴河西军团,北边不可能空虚太久,久则匈奴必生乱,所以羌人的事必须尽快解决,这是其一;其二,现在正值夏季,利于我军作战,如果拖延下去,拖到冬天,我们的战马受不了这里的严寒,到时候就是进退两难;其三,羌人不像匈奴人那样离我们千里之外,羌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,在河西都能看到他们。所以我的想法是,从现在开始,集中喂养战马,到七月上旬马肥之后,带三十天的口粮,从张掖郡、酒泉郡发兵南下,进攻羌人中势力较弱的罕部和幵部,即便做不到全歼,也能俘虏大量妇女老幼以及牲畜等等,然后撤兵回来,休整一段时间后,再如此进攻,这么反复几次,羌人差不多也就扫清了。

刘询自己觉得这个辛武贤讲得还是很有道理的,不过他不懂打仗,尤其更不知道怎么打羌人,所以还是先把辛武贤的上书打给金城郡前线的赵充国,让他研究一番,看辛武贤的意见是否可取。

赵充国对辛武贤的想法很反感,他觉得这个辛武贤在河西憋坏了,一心求战,杀几个羌人好给自己封侯升职,拿国家的军队士兵的生命开玩笑,非常不地道。

赵充国很快给刘询回了一个报告,他说,如果按照辛武贤的说法,带三十天的口粮去打仗,可这三十天的口粮不是个小数目,人吃的,马吃的,还有盔甲,还有兵器,乱七八糟加在一起,战马变耕牛,骑兵的速度优势完全丧失,还打什么仗。我们一旦做不到急行军,羌人的侦察部队一定会提早知道汉军打过去了,羌人一定会立即迁徙,钻到山沟里去,那时候他们在暗,我们在明,他们还熟悉地形,偷袭我们,断我们的后勤,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。如果出现这种结果,灭羌一战恐怕会成为千古笑谈,大汉的军队在后人面前恐怕抬不起头啊。我有可靠情报,羌人的罕部和幵部,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杨玉和先零的胁迫,被迫参与叛乱,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,如果一定要打,则只打首恶,打先零,而公开发文,赦免罕部和幵部之罪,这样羌人就被分化了,然后选派熟悉羌人民情的人员,来此与羌人谈判和解,这才是保全军队,稳定边疆的两全之策。

最新小说: 大明皇孙: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你说这是炼狱,明明就是天堂 四合院之胎穿1937 放弃出轨长公主,改选青梅世家女 太子城传奇 港片之从洪兴矮骡子开始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历史请就位 王直 四合院:开局公安,禽兽奈我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