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过土坡,树丛中窜出一鹿,帝连射三箭未中,乃谓操曰:“爱卿射之。”操讨天子弓箭,帝与之,曹操开弓一箭,鹿倒草丛。围猎将士,见是金鈚箭,以为天子所射,齐呼“万岁!万岁!”操竟拍马出前,遮天子迎贺,将士百官尽皆失色。玄德身后,云长陡然大怒,抬起卧蚕眉,微开丹凤眼,提刀要斩曹操,玄德以目止之。玄德称贺曰:“丞相神射,世所罕有。”曹操笑曰:“借天子洪福耳。”回马谢帝,竟不奉还宝雕弓,擅自悬带。
围猎毕,天子回宫,众官各散。云长问玄德曰:“操贼欺君,我欲斩之,兄何止也?”玄德曰:“操与帝,相距不足一马,其心腹将校周围拥簇,我弟一怒而举,倘杀操不成,其必指我等弑君。且刀枪无眼,亦恐殃及天子。”云长曰:“不杀此贼,后必为祸。”玄德曰:“曹操耳目众多,只可心知,不可口言。”张飞曰:“它日得机,一矛贯穿此贼,万事皆了。”玄德曰:“不可,曹操必内穿软甲。二位贤弟,未经我许,不可轻动。”关、张应诺。
献帝回宫,叹谓伏皇后曰:“朕自即位,奸雄迭起,先受董卓挟持,后遭傕、汜凌辱,颠沛流离,落难荒野。后得曹操,以为是社稷之臣,不料其专朝弄权,擅作威富,朕每见之,如芒在背。今日围猎,操竟迎‘万岁’呼贺,贼心昭然若揭。”伏后曰:“满朝公卿,无一人为陛下分忧乎?”忽一人自外而入曰:“帝、后勿忧,臣举一人可除国贼。”帝视之,乃伏后之父,国丈伏完也。帝问何人。伏完曰:“车骑将军、国舅董承。”帝曰:“董国舅数救朕躬,可托大事。”伏完曰:“陛下左右皆操耳目,倘事有泄祸事不小。”帝曰:“奈何?”伏完曰:“陛下可赐国舅锦衣一领,玉带一条,先将密诏缝于玉带内,国舅归家见诏,必日夜筹划,神鬼不知。”帝喜。时至三更,献帝破指,自作密诏,伏后将诏书,缝藏在玉带紫锦衬内。
次日,帝穿锦衣,系密诏玉带,召董承入见。国舅至。献帝曰:“朕想起国舅昔日大功,特宣一见。”董承拜谢。帝引承出殿,至太庙,又转功臣阁,君臣观瞻画像,正中乃高祖圣容。帝问曰:“高祖皇帝如何创业?”董承曰:“高祖起自泗水亭长,斩蛇起义,三年亡秦,五年灭楚,遂有天下。”献帝叹曰:“高祖如此英雄,子孙如此懦弱,岂不悲哉?”又指左右二辅像有:“此二人莫非张良、萧何乎?”董承曰:“然也,张良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萧何镇国抚民,给粮不绝。高祖创业,多赖二人之功。”帝曰:“它日,卿当如此二人,立于朕侧。”董承慌恐,伏地叩曰:“臣功微德薄,何堪此荣?”献帝见左右渐远,乃曰:“念卿昔日救驾之功,无以为赐,今将朕衣带赐卿。”董承叩首谢恩。帝附其耳曰:“卿归细观,勿负朕望。”董承会意,穿衣系带,辞帝下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