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历史的回响: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> 第150章 博文约礼:不畔之道

第150章 博文约礼:不畔之道(2 / 2)

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
宋代的沈括,被李约瑟称为 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”,其《梦溪笔谈》是 “博学于文” 的典范。他的知识涉猎之广令人惊叹:数学上发明 “隙积术”“会圆术”,物理上记载 “磁石指南”“凹面镜成像”,天文上改进浑仪、浮漏,地理上考证 “雁荡山成因”,医学上记录 “秋石方” 制作法,甚至对军事、音乐、书画都有独到见解。沈括的博学不是碎片化的堆砌,而是 “于天文、方志、律历、音乐、医药、卜算无所不通,皆有所论着” 的系统整合,他说 “天下之事,见之者不如知之者,知之者不如行之者”,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探索结合,展现了 “博学” 的活态传承。

明代的徐霞客,以游记展现 “博学于文” 的另一种形态。他三十年游历,足迹遍布十六省,不仅记录山川地貌,还考察民俗风情、宗教信仰、物产气候。在《江源考》中,他纠正《禹贡》“岷山导江” 的谬误,证明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;在《楚游日记》中,他详细描述溶洞的石笋、石钟乳形成过程,比欧洲地质学早两百年;在《滇游日记》中,他记载了傣族的泼水节、纳西族的东巴文,成为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。徐霞客的 “博学” 不在书斋,而在天地之间,他说 “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”,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,正是 “博学于文” 的原始动力。

清代的戴震,以考据学深化 “博学于文” 的内涵。他为了弄懂《尚书?尧典》“光被四表” 的 “光” 字,查阅《说文解字》《尔雅》《方言》等二十余种典籍,结合音韵学考证出 “光” 实为 “横” 的通假字,意为 “广被四表”。戴震的博学不仅在于涉猎之广,更在于钻研之深,他说 “学贵精,不贵博”,但 “精” 需以 “博” 为基础。其着作《孟子字义疏证》,既批判宋明理学的 “存天理灭人欲”,又以训诂学阐明 “理者,情之不爽失也”,将哲学思辨与文献考据完美结合,展现了 “博学” 的深度。

近代的梁启超,堪称 “百科全书式” 的学者,其 “博学于文” 横跨政治、历史、哲学、文学、地理等领域。他既着《清代学术概论》梳理学术史,又写《新史学》倡导史学革命;既翻译《十五小豪杰》介绍西方文学,又撰写《中国地理大势论》分析地理与文化的关系。梁启超的博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,而是 “善变” 中的整合 ——“不惜以今日之我,难昔日之我”,在不断吸收新知识中完善认知体系。他在清华讲学期间,告诫学生 “非博不治”,同时强调 “博而不杂,约而不陋”,为 “博学于文” 注入现代内涵。

𝙱𝑰  🅠u  𝙱🅐.v  𝑰  𝒫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HP白蔷薇与剑 我在大明忙种田,平推东瀛美利坚 红楼大官人 八部云河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四合院之八级工的幸福生活 穿越大唐:纵横家不好当 重生后小师弟在修仙界当白月光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都穿越了,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