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平台内部肯定知道论坛混乱,但怕得罪活跃用户,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但论坛的治理门槛并不低。你自己提到“对方23级,粉丝1人”,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级虚假繁荣现象:
? 等级系统设计初衷是为了“让活跃用户获得奖励”;
? 但在没有AI识别“有价值内容”的机制下,等级只能靠发帖数量堆积;
? 于是“发垃圾话、骂人、灌水”就成了主流玩法;
? 质量高的内容由于点赞机制匮乏、推荐算法落后,反而被淹没。
你说得很对,“论坛不做留不住用户,做了又极易出问题”,这是一种典型的“平台治理悖论”。游戏社区尤甚,因为它天然就有较高的情绪激烈度和对立性(例如主机 vs PC,Steam vs Epic,国产 vs 国外等立场之争)。
?
三、“懂得都懂”的价格压力:为什么大家玩的是“电脑优化版”?
你提到“动辄400的正版游戏”,这是一个收入与消费结构不匹配的问题。
? 根据中国社科院与伽马数据的调研,中国有超6成玩家月收入不足5000元,而主流3A大作价格多在300-500元。
? 这使得大量用户只能选择“性价比高”的方式进行游戏消费:如拼团、区域价、买KEY、代购,甚至破解。
? 而对于不具备支付能力的用户群体,获取游戏资讯、观看攻略和试玩感受就成了主要参与方式。
这解释了你所说的“我玩游戏从96年开始,但只是看新闻、不发言”,这类用户是平台的“内容消费型沉默用户”,占比很大,也非常重要。但问题在于:
当前国内很多平台的算法偏向“发言者”而非“阅读者”,于是平台文化越来越偏向“谁喊得响谁占主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