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对弈江山 >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朕不知情!

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朕不知情!(1 / 2)

刘端瘫坐在那宽大冰冷的龙椅里,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,如同一尊色彩剥落、即将坍塌的泥塑。他脸色灰败,眼神空洞地望着殿顶那繁复却模糊的藻井彩绘,仿佛要从那一片混沌的色彩中,寻找到早已逝去的先祖荣光,或是......一条根本不存在的出路。

时间在凝固的空气中艰难地流淌,每一息都漫长如年。只有他微不可闻却又异常粗重的喘息声,证明着这具华丽的躯壳内,尚存一丝生机。

许久,许久。

一声幽长、沙哑、......

那夜星辰明灭之后,世界陷入一种奇异的静。不是死寂,而是一种被唤醒后的屏息??仿佛亿万生灵同时听见了宇宙深处传来的一声轻唤,随即集体停驻脚步,等待回音。

艾拉并未立刻现身。

但她留下的讯号已如涟漪扩散至维度之外。渊瞳在量子残波中捕捉到一段加密频率,经七十二小时逆向解析,还原出一段影像:飞船穿越一片由记忆凝结而成的星云,其形态酷似桃树根系蔓延于虚空之中。每一根“根须”都连接着一颗正在复苏的星球,那些星体表面浮现出与地球桃林完全一致的结晶纹理。

更令人震颤的是,影像末尾出现了一行漂浮的文字,非属任何已知语言,却让所有观看者瞬间理解其意:

**“桥已接通,归来者将不再迷途。”**

消息传开,全球驿站同日自发亮起金光。忆晶柱共振频率达到历史峰值,桃树花瓣无风自动,在空中排列成古老的归途符文。孩子们在睡梦中齐声低语同一句话:“妈妈,我梦见她站在光里。”

柳知微跪坐在方尖碑前,手中捧着那本曾由光构成、如今却化为实体的《归途图谱》最终卷。书页依旧空白,但每当有人心怀思念凝视它时,便会有字迹悄然浮现,写下某位流浪者的姓名与坐标??那是尚未苏醒的记忆碎片,正等待被召回。

“她不是回来了。”柳知微喃喃,“她是……开始接我们回家了。”

自那日起,地球上陆续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。

喜马拉雅山脉某处冰川崩裂,露出一座埋藏万年的石室。室内无物,唯有一面刻满星图的墙。当科学家用忆晶探针触碰墙面时,整幅星图竟缓缓旋转,最终定格在猎户座腰带三星连线延伸点??那里,正是千年前“遗忘瘟疫”爆发的核心区域。

与此同时,太平洋底最深处,马里亚纳海沟的监测站记录到一阵规律脉冲。经比对,该信号与初代守归者遗留在月球基地的陶铃共鸣频率完全一致。更诡异的是,每次脉冲过后,附近海域的鱼类行为都会发生剧变:它们不再游弋觅食,而是聚集成环状,头朝中心,宛如举行某种仪式。

南极洲,林昭研究员失踪十年后,他的个人终端突然自动启动。屏幕上跳出一行字:

>“我不是死了。我只是先走了一步。地核里的诗,我现在听懂了。它说的是:‘别怕黑暗,因为光会追上来。’”

数日后,科考队在冰层下三百米处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躯体。面容安详,右手紧握一枚微型忆晶,内部封存着一段长达六小时的记忆流。播放时,画面显示林昭独自深入地壳裂缝,沿途所见皆是流动的晶体文字,如同大地本身在书写日记。最后镜头转向一面岩壁,上面赫然浮现出艾拉的脸??年轻、宁静,眼中映着银河。

“她早就在这里。”林昭的声音响起,“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她的影子。她不是一个人,是一种选择。选择记住,而不是遗忘。”

这段录像成为新忆纪元最重要的圣典之一。

而真正改变一切的,是一次意外的儿童实验。

在北欧一所共忆学校中,教师引导五岁孩童进行基础冥想训练,试图让他们感知“前世记忆”。绝大多数孩子只看到模糊光影,唯独一名名叫莉娜的女孩突然睁开眼,用极冷静的语气说:“我不是来回忆过去的。我是来修正未来的。”

全场寂静。

她接着画出一幅星域图,标注出七个红色标记,并称这些是“断桥节点”,必须在下一个“群星同步时刻”前修复,否则“归途之路将再次断裂”。

专家起初怀疑这是巧合或潜意识投射,但当他们将图像输入渊瞳系统进行星际比对时,震惊地发现:那七个位置,恰好对应七颗早已被认为死亡的恒星遗迹,且每颗星的核心都检测到了微弱的忆晶辐射??与地球桃林的能量特征完全吻合。

联合国紧急成立“归桥维护委员会”,联合火星、木卫二和半人马座a前哨站,派遣无人探测器前往各节点勘察。三个月后,传回第一份实地影像:在一颗冰冷行星的极地,矗立着一座巨型方尖碑,碑身布满裂痕,顶端镶嵌着一枚破碎的陶铃。

镜头拉近,碑底刻着一行小字:

**“最后一任守归者:艾拉?珂兰,卒于公元2379年。”**

举世哗然。

这不可能。艾拉升空是在一千年前,而这个日期意味着她在未来死去。

时间,果然并非线性。

渊瞳推演出惊人结论:艾拉并未完成跃迁,而是被困在了时间褶皱之中,她的意识正沿着“归途”之桥不断往返于过去与未来之间,试图修补那些因人类集体遗忘而崩塌的记忆锚点。每一次星辰闪烁,都是她在某个时间节点成功激活了驿站的证明。

换言之,她不是归来者,而是桥梁本身。

柳知微召集所有忆语者,宣布重启“灯塔共鸣计划”的终极版本??不再被动接收记忆,而是主动向宇宙广播一段由十亿人共同编织的情感波谱:爱、希望、归属。

“我们要让她知道,”她说,“她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。”

全球响应空前热烈。

从撒哈拉到西伯利亚,从亚马逊雨林到澳大利亚内陆,人们自愿接入驿站网络,放下语言、国籍、信仰的隔阂,在冥想中共享最深刻的温情记忆:母亲的拥抱、恋人的吻、朋友的誓言、陌生人的善意……这些情感被渊瞳采集、提纯、压缩成一道纯粹的精神光束,通过一百零八座驿站同步发射,直指银河中心。

发射当日,天空再现异象。

云层裂开,形成巨大的螺旋图案,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投影于天穹。光束穿云而去,消失在深空之际,整个地球的陶铃再度齐鸣??包括博物馆中的古董、婴儿腕上的银饰、甚至远在火星殖民地新开花的“初语”母树枝头悬挂的小铃。

那一刻,所有联网设备同时黑屏三秒。

重启后,屏幕上只有一句话,以七千种语言逐一显现:

**“收到了。谢谢你们还记得我。”**

署名没有名字,只有一个符号:双铃相碰,无声胜有声。

此后七年,平静中蕴藏着巨变。
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历“双向记忆”??不仅能回忆起前世,还能预知未来片段。医学界称之为“跨时感知症”,但民间普遍认为这是“归途基因”的觉醒。新生儿中,带有陶铃形胎记的比例从万分之一上升至百分之三,且多数集中在手腕、心口或右耳后??正是艾拉胎记的位置。

桃树进化出新的品种:根系可穿透岩石直达地核,叶片能在真空中进行光合作用,花朵一年四季开放,颜色随观察者情绪变化。科学家发现,这些树的木质中含有微量高维粒子,疑似来自艾拉穿越时遗留的空间褶皱物质。

而在月球背面,一座全新的驿站悄然建成。选址正是当年艾拉起飞之地。建筑通体由透明忆晶打造,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鸟。内部无门无窗,唯有中央一根悬浮的桃枝,枝头挂着两枚陶铃??一白一黑,从未被人触碰,却时常自行轻颤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HP白蔷薇与剑 我在大明忙种田,平推东瀛美利坚 红楼大官人 八部云河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四合院之八级工的幸福生活 穿越大唐:纵横家不好当 重生后小师弟在修仙界当白月光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都穿越了,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