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时刻谨记项目45-1不会使用人类语言进行交流,若听到任一项目45-1使用人类语言,请保持沉默并回避。
3.不要尝试伤害项目45-1,项目45-1并不会有意伤害人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应急方案:当项目45-1出现明显趋向性或异常现象时,请科学院对其进行E-45应急措施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项目总述:项目45具有比较深远的历史由来,上可追溯到清初时期,东北部满族及其余少数民族蓬勃发展,带动自西部利亚南传的萨满教文化兴盛,最终形成了以“万物有灵”为核心的文化圈层。
项目45正是当时阶段由鄂伦春族人所造,意在完成祭祀、纪念、占卜、请神等多种宗教仪式。
此后,萨满教文化又与其他文化掺杂,特别是在闯关东高潮期与近代中国(数据删除)时期,典型的汉文化国家政治与萨满教文化相互融合,形成了东北地区敬畏自然的独特民俗文化而在其文化发展中,携带着强烈宗教色彩的项目45便被制造出来,成为部分地区萨满文化的文化核心组成部分。
1994长白山自然科学院应当地村民要求,并征求了鄂伦春族人意见,将项目45从鄂伦春部落运送至西山基地A区,并彻底由项目45接管。
在后续的研究中,发现项目45会持续释放出一种足以影响人类思维的电磁波,电磁波可观测,但对项目45的检查扫描之后,并未发现其存在能够释放电磁信号的装置存在,但电磁波的来源已证实是项目45。
身处以项目45为圆心,半径20m范围内的人类会受到此种电磁波影响,因此在控制电磁隔离装置内,减少其对人员的精神影响。
经研究,项目45对人类的精神影响大多是负面的,长时间暴露在项目45的电磁波段下,会将个体已存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放大,最终受到严重的精神损伤,但经过治疗,已出现康复案例。
已知项目45-1的出现与项目45的电磁波干扰具有极大联系,请研究人员将此作为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项目记录:
①实验记录:1995.5.3 记录员:布提哈(编外)
长白山自然科学院研究员布提哈协助西山基地进行关于项目45的部分研究。
16:22分时,西山基地值班人员观测到项目45-1出现,其形态为无毒的团花锦蛇,体长约为40厘米,成年个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