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在大门外,要左右成双。叫做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。
如果在庭院内,要要在前院,后院是不行的(无童,无仔)。
取单,叫“守家树”。
位置在前院主轴,但不能正对正房大门中央,避免遮挡“气口”。
(南方风俗不同,院内不种。北方小户小院也不种,树长成后太高大,压。)
这棵树之前长在颐和园东面不起眼的角落里,是落籽自然繁衍的。
资金短缺,也没人顾得上,整个颐和园近乎野蛮生长了好些年。作为京城重点景观之一,今年大折腾,清理杂木重新修缮,为迎接万方来客做准备。
王世襄王老爷子爱花爱鸟爱一切活物,觉得被清理的那些杂木长的好好的,砍了刨了怪可惜的。
刚好可园有地方种,过去准备挑几棵香樟、玉兰、桂花什么的。正瞅见几个棒小伙爬树栓绳子要锯一棵翠生生的小梧桐,赶紧给拦了下来。
没错,可园约等于遭难植物收容所
正常来讲,这种半成的树,哪怕带根带土的移,都很难很难成活。王老爷子知道,但不落忍一棵惹人爱的好树,活活的就被锯了。
就想着试试,一旦活了呢?
好家伙,为了这棵树可是费牛劲啦。
瞅着不算高大,根系老深了。
以树干为中心点,画了个直径四米半的圈,十几个棒小伙轮流挖了三天沟。
不知道的瞅见,还以为是战斗班在构筑环形野战工事呢。
最后动用园子里施工的小吊车,外加搭了两组架子,上滑轮人力配合着拽,吊起来后下面兜上苫布,愣是把大半主根系连土一起提起来装车。
连着周围挖出来的原土,一起弄回帽儿胡同。
水系旁选好位置挖的树坑,足有五米多深,再往下点估计离出水都不远了。
又是松土又是下底肥的好一顿折腾,才把树“坐”进去,再用带回来的原土填实。比挪七号院那边的银杏和楸树多费了好些功夫。
没白费。
挪回来后缓了小半个月,原本打蔫但一直没枯的叶子,慢慢的有精神了。
八月末肉眼可见的多了不少新枝,说明根系开始生发。冬天护一下,明年再长一年,就算真正活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