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,在会议室里的郑国强,一直密切关注着外面的动静。在这件事上,他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,不想跟郝心怡和华长利搞得太僵。他心里清楚,只有紧紧抓住与他们合作的机会,才是捞取最大利益的资本。要是能跟郝心怡搞好关系,等郝心怡在铁岭镇做出成绩,进一步高升,自己说不定就有机会捞到县委书记的位置,到那时,可就是平步青云了。
想到这儿,他“砰”的一声站起身来,大步流星地朝着门口走去。只见他满脸严肃,义正言辞地对着张铁山大喊道:“张铁山,你带头闹事是不是?我可把话给你说清楚了,华镇长说的这些话,那就是代表镇里的意思!如果你们真的不想动迁,每个人都可以写下书面声明。我们不是没有别的地方可选,只是说在河东村建设工业园区条件相对更好一些。要是河东村的各位坚决不同意,我们重新选址便是!”
张铁山这位河东村过去的老村长,在村里也算是一号人物。在他担任村长的那些年里,虽说做过不少实事,可也干了许多让村民们心里不痛快、直摇头的事儿。不过,他有个最大的特点,就是说话嗓门大,不管面对什么事儿,都敢说敢干,这股子冲劲倒也让他在村里有一定的号召力。
这次一听说土地动迁补偿的事儿,他心里就开始琢磨,想着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,给自己和乡亲们多捞点好处。于是,他扯着那标志性的大嗓门一招呼,还真有几十家村民跟着响应。毕竟,谁不想在动迁的时候,多多多得些钱改善生活呢?
可张铁山在郑国强面前,就如同小巫见大巫,根本不够看。郑国强在河东村的事儿,张铁山心里门儿清。郑国强早年在河东村有个榨油厂,后来经营不善倒闭了,但他脑筋一转,瞅准时机,把造纸厂的地和房子买了下来,一直按兵不动,就等着动迁这一天大赚一笔。所以,在这场博弈中,张铁山心里明白,郑国强是有底气的,自己还真不能太过分。
当郑国强气势汹汹地站出来表态后,张铁山一下子就蔫了。他脸上一阵白一阵红,讪讪地说:“郑镇长,这可是你说的,也是你的态度?”郑国强挺直了腰板,斩钉截铁地回应道:“这不仅是我的态度,也是镇里统一的态度!你们河东村可不要仗着地理位置好,就坐地起价、狮子大开口。我可把话撂这儿,5万块钱一亩地,这已经是全县最高的补偿标准了。要是你们不同意,呵呵,可别怪我们镇领导尊重你们的意见,到时候一拍两散,你们就继续种你们的地,我们再重新选址!”